对相对人而言,因他对行政协议产生了重大误解,将可能使其权益受到较大损害以及无法达到订立行政协议的目的,其意思表示不真实将使得行政协议可变更、可撤销乃至无效。
如果总统拒绝议会提出的关于对宪法提出修改和补充进行全民公投的建议,议会有权以不少于议会两院议员五分之四的多数通过关于对宪法进行这些修改和补充的法律。宪法委员会由7名成员组成,任期6年。
解除总理职务,撤销政府组成人员的职务。比较宪法学一般把世界各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分为总统制、议会内阁制和委员会制,总统制又往往分为总统制和半总统制两种,前者以美国总统为代表,后者以法国总统为代表,总统制与半总统制的区别主要在于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设有总理。以不少于众议院议员总数三分之二的票数审议和通过的宪法性法律草案,应送交参议院,在参议院进行审议的时间不得超过60天。如果众议院和参议院以参众两院议员三分之二多数确认之前通过的决定,总统应在一个月内签署该法律。宪法委员会应审议共和国总统对宪法第44条第10-1款所述案件的请求,以及法院对宪法第78条所述案件的调查。
如果投票人数相等,他的投票将具有决定性。如果总统犯有叛国罪的指控在任何阶段被驳回,都将导致提前终止发起审议这一问题的众议院(众议院又称马日利斯)议员的权力。[10] 《解放西藏史》编委会:《解放西藏史》,第107页。
可见,西藏的和平解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和政权统一的体现,也是为了使西藏人民早日获得解放、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家庭,与国内其他民族一样,享受到共同纲领所赋予的平等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经历了近代百般屈辱的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西藏70年来的发展也表明,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真正确保西藏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4]具体到中国共产党治理西藏政策,也不能把和平解放、民主改革、改革开放互相对立和隔离,而是要把握其中的历史连续性和共性。
和谈中关于班禅问题的最终成果,即是第五条班禅额尔德尼的固有地位及职权,应予维持,第六条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固有地位及职权,系指十三世达赖喇嘛与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彼此和好相处时的地位及职权。全国统一的道路肯定要经受一些考验,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安定的意义和历史大势。
[6]1950年1月10日,根据西南局1月7日的进军西藏计划,毛泽东又就进军西藏的时机、经营西藏的党的领导机关、西南局和西北局的分工问题做了明确指示。为了履行十七条协议中的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和主权的统一,保卫国防的规定,1959年3月2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命令,责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彻底平息叛乱,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外交权作为一国主权的重要体现,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是现代国家的基本模式。西藏几百年生产力落后、发展缓慢、广大农奴生活悲惨的铁的事实以及十三世达赖新政并未对西藏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起到作用的前车之鉴,都是历史的明证。
对于十七条协议的文本内涵,需要从其序言、正文、条文顺序、协议原旨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解读。也正因为如此,分裂分子,乃至背后挑唆的印度政府,一直试图在这一点上蒙混过关。[21]另一方面,在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并不愿意一个主权完整、日益强大的中国崛起,因此开始积极干预西藏事务,试图阻止西藏和平解放的进程。李维汉还提醒西藏和谈代表,印度政府是英帝国主义的系统,对西藏有无野心是不能保证的。
从十七条协议中的驱逐帝国主义影响出西藏、强调民族团结,到通过民主改革保障西藏各族人民人权与福祉、彻底实现反帝反封建任务,再到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的反分裂、维护国家安全的斗争,我们必须清楚,西藏工作的着力点只能是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这是促进西藏社会发展和改善西藏民生福祉的基本前提。进入 常安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十七条协议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编:《西藏工作文献选编(1949—2005年)》,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在1955年接待西藏地区参观团、西藏青年参观团负责人的谈话中,毛泽东主席也举了内地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融洽的民族关系,以及宋庆龄、李济深等爱国人士和民族资本家们在社会主义改造后的政治地位、经济待遇等例子,来打消西藏地方僧俗上层的对于民主改革疑虑。
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第127-133页。在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治理西藏的具体任务、工作侧重点和方式有所不同,但也有一直贯穿的主线和连续性。文章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1年第4期。签字完毕后,李维汉首席代表与阿沛·阿旺晋美首席代表致辞,朱德副主席讲话,签字仪式圆满结束。十七条协议第二条规定,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所谓西藏问题产生的一个很大缘由,即在于英国试图以西藏作为自己世界帝国版图的战略缓冲区。
十七条协议第一条,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改革开放以来,西藏不断深化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西藏人民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的成果。
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当天,十世班禅额尔德尼自青海向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致电:兹幸在钧座领导之下,西北已获解放,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凡有血气,同声鼓舞。[28] 李维汉:《统一战线与民族问题》,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41页。
为了防止帝国主义者对中国西藏地方政府的拉拢与渗透,十七条协议第十二条专门规定,过去亲帝国主义的官员,必须坚决脱离和帝国主义的关系,不进行破坏和反抗,方可继续供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基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其制度依归是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因此需要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
在和谈中,当中央首席代表李维汉提出恢复班禅的历史地位问题时,西藏地方代表反应强烈,强调其来北京的任务中并无授权该项内容。一国主权绝对不允许他国染指,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既是西藏人民结束自己不团结、被压迫之遭遇的前提,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完整彰显的必然要求。国民党反动政府对于西藏民族,则和以前的反动政府一样,继续行使其民族压迫和民族离间的政策,致使西藏民族内部发生了分裂和不团结。三、在政策脉络的连续性中认识十七条协议 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思考、认识十七条协议的历史意义,必须将其放在中国共产党治理西藏的历史连续性中进行理解。
第十六条规定,军政委员会、军区司令部及入藏人民解放军所需经费,由中央人民政府供给。[21] 参见宋亚光:《中印边界、西藏问题与印度对中国外交》,《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9年第2期。
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和学校教育,发展农牧工商业、改善人民生活,在旧西藏僧侣贵族专制、农奴制为基础的旧制度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十七条协议签订时,独立后的印度继承了英帝国主义者对西藏的地缘政治观,一直想保留其在我国西藏地方的利益。
协议共17条,一般简称十七条协议。而解放西藏,也事关整个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祖国统一事业的全局。
我们热烈拥护中央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西藏人民誓以实际行动,协助我人民解放军将帝国主义势力永远赶出去。[26]针对西藏地方代表提出的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资格合法性问题,中央代表团出示了十世班禅的封册和印鉴。占领昌都、有可能促使西藏代表团来京谈判、求得和平解决,[12]昌都战役成为和平解决西藏问题不得不打的一仗。[31]1959年3月10日,西藏地方上层反动集团公开撕毁十七条协议,发动了全面叛乱。
把握十七条协议的历史意义,还需要将其放在中国共产党治理西藏政策的历史连续性中进行理解。今后人民之康乐可期,国家之复兴有望。
在美国中情局、印度特工人员的直接支持下,从康区流窜到西藏的四水六岗军在西藏烧杀抢掠、迫害僧俗人民和爱国人士。[6] 参见师哲:《在历史巨人身边》,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276页。
注释: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序言,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75页。中央人民政府当即指派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于友好的基础上举行了谈判。